[slide:title]

UVC LED:主动冷却系统高效运作的关键助力

发布时间:2025-03-19 文章来源:本站

  在制造企业广泛引入人工智能(AI),以推动高级分析与自动化决策的当下,数据中心对于高效冷却技术的需求愈发迫切。伴随处理能力的持续提升,数据中心的总能量损耗也随之增加,这使得机架内部的工作温度不断攀升。于是,如何实现高效、节能的热量管理,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,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。

UVC LED 可提高主动冷却系统效率

  为有效应对不断增多的热量,数据中心正积极行动,逐步摒弃单纯依赖风冷机架的传统冷却系统,转而采用液冷技术,或是将液冷与风冷相结合。相较于传统风冷,液冷技术的效率可提升 50 至 1000 倍之多。
液冷技术在不同场景的流速表现
  长期以来,液冷技术在大型机以及游戏领域的应用成效显著,如今这一技术正逐步推广至全球数据中心的机架式服务器。部分先进的液冷系统,不仅能够将能源成本降低 40%,还能把数据中心的噪音减少 55%,甚至使电力基础设施成本降低 89%。
  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内,冷却系统中的水流量因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,这些因素涵盖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案、数据中心的规模大小、服务器产生的热负荷强度,以及所采用冷却技术的实际效率等。
  • 冷却塔系统:大型数据中心通常会借助冷却塔来实现散热。在这类系统中,水流量每分钟可达数百至数千加仑(GPM)。以典型的大型数据中心为例,依据运营规模以及当地气候条件,其水流量可能处于 500 至 5000GPM,甚至更高的水平。

  • 冷冻水系统:冷冻水系统通过热交换器,使水不断循环,进而冷却空气,冷却后的空气再用于服务器散热。这类系统的水流量同样存在差异,对于大型数据中心而言,其流量大概在 1000 至 10000GPM 的区间内。

  • 直接液体冷却(DLC)系统:一些数据中心选用直接液体冷却系统,在该系统中,水(或其他冷却液)会直接在服务器组件间循环。与冷却塔系统相比,这里的流速相对较低,一般每个冷却单元或者服务器机架的流速为 10 至 100GPM。

  然而,要想充分发挥液冷技术的高效性,也面临着一系列维护难题。其中,冷板上生物膜的滋生,便是影响液冷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。生物膜实际上是附着在固体表面的微生物群落,在用于加热水的水库或者循环水箱中较为常见。
生物污垢对水效率的负面效应
  水因其出色的导热性能以及广泛的可用性,成为冷却系统的理想介质。但与此同时,水也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。尤其是当水将热量从机架传输至再循环和冷却水箱的过程中,若水中含有机物,或者暴露于环境污染物之下,便会迅速成为细菌和藻类的繁衍温床。这些微生物会在冷却系统的表面逐渐形成生物膜,不仅极大地降低了传热效率,还可能引发管道堵塞等问题。
  对于直接液体冷却系统而言,水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。此类冷却方法所使用的水中,可能混杂着矿物质、颗粒以及生物污染物等杂质。这些杂质会引发诸多麻烦,例如导致系统内部腐蚀、管道堵塞,以及促使冷却系统内生物滋生。这些问题不仅会削弱冷却过程的效率,增加维护成本,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硬件故障。
  随着水在整个系统中持续循环,生物膜形成的概率大幅增加,进而对系统整体效率产生负面影响。而在再循环过程中引入紫外线(UV)消毒技术,能够有效维持系统内的水处理水平,确保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状态。
紫外线消毒的工作原理剖析
  波长处于 250 至 280 纳米(nm)的杀菌紫外线(UVC),能够通过破坏细菌、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 DNA 内的遗传信息,使其失去活性。这些微生物一旦失活,便无法形成生物膜基质,从而从根源上杜绝了生物污染的产生。UVC 辐射作为一种非化学的消毒方式,具备可定制性,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维持特定的水质水平,因此在饮用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,无论是在集中式的市政供水层面,还是在用户端的使用点,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  基于 UVC LED 的解决方案,为主动冷却系统中的水质维护提供了绝佳选择。作为固态光源,UVC LED 能够以占空比的模式运行,在实现高效消毒的同时,优化功耗并延长使用寿命。
达到消毒效果所需的 UVC 辐射量,被称为紫外线剂量。处理未经净化的水时所需的剂量,明显高于维持已处理水一定消毒水平所需的剂量。此外,尽管在流动水的处理过程中,连续照射较为常用,但研究发现,脉冲紫外线在控制生物膜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。这也就意味着,基于 LED 的系统能够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,稳定、可靠地进行水处理,且对功耗和维护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。

  无论是直接冷却还是间接冷却,液冷技术凭借其诸多优势,正逐渐成为数据中心冷却的主流趋势。随着每一代 IT 设备的更新换代,液冷技术的优势愈发凸显。因此,设施经理、数据中心经理以及热工程师们纷纷认识到液冷技术的价值,其在 IT 环境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。


  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

添加微信,联系我们